錯過了 ChatDay?沒關系,這次活動的干貨全都匯總在這里
9 月 9 日,由倍洽(BearyChat)主辦的第四期 ChatDay 線下技術沙龍活動,在北京市海淀區微軟大廈西直門會議廳順利舉行。活動當日倍洽邀請了一熊科技的應用開發工程師李博涵與來自微軟(中國)的開發工具及平臺事業部的技術顧問丁煜恒老師,一起在會上分享了他們所準備的精彩內容,考慮到不小心錯過了本次活動的關注者們,我們特地為您準備了這次活動的主要回顧。
活動當日,首先由李博涵工程師從大家已了解的聊天機器人入手,闡述了聊天機器人的概念,進而講解了三種最容易編寫的聊天機器人 Incoming、Outgoing、HuBot 與它們的技術要點。李博涵工程師先后供職于多背一公斤、豆瓣電影、一熊科技,現在主要致力于 ChatOps 相關生態的研究和具體實踐,嘗試用機器人服務企業的各個部門更好地完成工作。
在演示環節,他挑取倍洽上已搭載的 Outgoing 機器人即時創造了一款聊天機器人雛形,并循序漸進,將該機器人的功能逐步升級。在配合在線編程網站 webscript 使用時,他還分享了一些自己在開發調試中實用的小工具,如模擬請求的 POSTMAN、查看請求的 RequestBin 等。
活動的第二個環節是由來自微軟(中國)有限公司開發工具及平臺事業部的技術顧問丁煜恒老師,介紹微軟在創新交互方式與全新用戶體驗上所做的嘗試與正在提供的服務。丁煜恒老師一直致力于推廣微軟人工智能 Bot Framework、微軟認知服務 Cognitive Services 以及 Cortana Extensibility 等技術的落地和實現,進行微軟新技術與平臺的推廣與合作,構建開發者應用生態系統。本次活動中他以自上世紀 80 年代至今的歷代技術轉型做引,提出對話即平臺(Conversation as a Platform)的新方向,介紹了微軟旗下研發的 Cortana 這一跨平臺的個人助手。
微軟 Bot Framework 是丁煜恒老師本次帶來的一項主要內容。它是微軟提供編寫 bot 機器人的眾多技術之一,同時也是一個 SDK。它可以支持 Skype、Facebook Messenger、Slack、Kik、Office 365 郵件等對話渠道,可以通過 Direct Line 與微信公眾號相連。Bot Framework SDK 支持 C#與 Node.js,整合了微軟認知服務中的語義理解服務 LUIS , 幫助開發者建立更加智能的機器人。
微軟認知服務是丁老師分享中的第二板塊,經過更新過后的認知服務囊括了包括視覺、語音、語言、知識、搜索、實驗室-Labs 共六個方向,丁煜恒老師在現場分別詳解了現階段各個方向已經可實現的功能,并著重介紹了其中幾項新的突破:
-在計算機視覺方面,微軟提供的認知服務可以對圖像細節生成數據分析,并可對圖像中的光學字符進行識別
-在人臉識別的技術基礎上通過情感指數增添了情感識別分析
-在語言理解智能服務上,現在用戶可以使用來自 Bing 和 Cortana 的預構模型或者自己創建的模型,與語言服務無縫集成,實現語言理解智能服務,通過幾個樣例搭建自己的應用,建立自主學習循環。
布拉格項目是實驗室-Labs 的最新產品,也是當日活動微軟環節中的小高潮。在現場丁煜恒老師播放了一段官方視頻 DEMO(點擊微軟布拉格項目即可進入官方網站查看),我們在視頻中可以看到,通過對感應器的交互,布拉格項目可以對一系列復雜的手勢動作進行識別與反饋。布拉格項目在當日現場觀眾中引起了熱烈的反響與發問,在曾經如《鋼鐵俠》等一系列的科幻電影中,人們在未來 PC 設備上酷炫的操作,今日已經逐漸變成現實。
當日活動最后一個環節,機器人編寫實操,引爆了會場的氣氛,在場參與者以桌為組,進行聊天機器人創意的頭腦風暴。經李博涵工程師與丁煜恒老師現場指導,很多人接連將想法變成了現實,他們中的很多并非技術人員,但也都寫出了自己第一個聊天機器人。
因為未能到場而無法參加實操環節感到遺憾的您,也可以選擇掃描下方二維碼,加入「BearyChat 大本營」團隊,在討論組中搜索「寫第一個聊天機器人」,加入該討論組便可查看實操活動全程記錄。
本次活動雖然已經落下了帷幕,但是 ChatDay 仍將繼續。倍洽一直前進在路上,我們將與更多如微軟一樣的業界企業合作,帶來更多經驗與技術的分享,相信下一次一定將會更加精彩,不容您的錯過。
掃描文末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一熊科技」,第一時間獲得更多關于倍洽的活動與資訊。